深圳宝安法院致力于创新推进“执转破”探索,几年来在规范化、常态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健全企业退出机制、保障债权公平清偿、妥善化解执行积案、合理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目前“执转破”的宝安探索已成为深圳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和基层样本。 所谓“执转破”,就是执行法院发现被执行企业法人符合破产条件,经当事人同意,执行法院及时将企业移送破产程序,通过破产来化解相关矛盾纠纷。 从2015年开始,宝安法院就率先尝试将“执转破”机制引入倒闭企业的处置,逐步探索出了具有宝安特色的“执转破”工作新模式。立足于服务辖区大局,该院又积极参与辖区协调联动,将“执转破”程序引入宝安区企业欠薪处置机制。“执转破”程序由此也成为“府院联动”的新维度,辖区政府在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有了更直接的法律途径。 另据宝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导当事人全面客观认识破产制度,主动寻求破产保护,主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于构建有序竞争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华芯锂能企业法人是一名技术工作者,因为公司经营不善,欠薪工人达到200多人。法人被限高,列入失信。他主动找到宝安法院,工作人员核实该公司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尝试使用移送破产程序。最终,工人欠薪问题得到了解决,债务人也免于信用措施的限制。据悉,该法院自2015年开展“执转破”工作以来,已先后有3件被执行人(债务人)主动寻求破产的案例。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该院分别受理执行案件16530件,28108件,49756件,而通过“执转破”化解了执行案件12082件,其中80%是常年处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状态的“僵尸案件”。(张武军 吕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