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36365.com > 正文

“梁双高”:踏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8年05月03日 17:10     来源:中新网广东

  双眼皮,长睫毛,小麦肤色,中等身材,央视剧照里的他,都笑得像个天真的孩子。说到这,不认识他的人可能想象他是个帅气的乖乖仔。但第一次接触他的人,感受到的绝对不是这样。他沉默寡言,每次开口,都直切要害,笃定而又自信,有时呢,看不过眼的,又会很直接地怼回去,可能这就他是骨子里还留存的文人风骨吧。 

  他就是梁健明,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电缆班副班长,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手握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证书,局里为数不多的“双高”,应该是唯一文科出身的“双高”,还是广东电网公司2016年无人机大赛冠军。2018年5月1日,通过央视舞台,更多人认识了他。

  同事们口中的他,是帅气、暖心、低调、心理素质好的。机巡中心一接到上央视表演无人机的任务,想到的第一人就是他。因为电缆班的工作任务和管理任务都比较重,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专门练习无人机飞行了,但此次赴央视,新媒体直播中,他驾驶着仅比桩距小一点点的无人机,在7根桩之间来回穿梭,稳、准、快!再多人围观、拍摄,也丝毫不见他脸上的波澜,冷静如一。

  “不惑”,上下求索

  接触下来,他这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由内而外的自信,得益于他从提前到来的“不惑”中上下求索。2008年,学中文的他,被分配到输电所电缆班,“当时真的是懵了”他回忆道。是的,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从零开始的勇气,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20岁刚出头的他而言,当时的迷茫、彷徨自不必多言。“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吧。”一段时间的失落后,他这样告诉自己。

  他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跟前辈外出巡线,跟班长请教,买书自学……就这样过了两年多,他渐渐明晰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直面缺乏电力知识系统学习的不足,他决定在电缆专业的技能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以后,梁健明的职业生涯像开挂了一样,取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本科学位,成为一名文理双学士,实操能力也不断进步,多次被部门派往清远、肇庆供电局协助查找电缆故障,同时,还熟练掌握了电缆工程从规划、设计、土建、电缆敷设及附件安装、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流程、物资调配和注意事项。先后获得省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负责人等荣誉,取得“双高”认证,终在电缆江湖声名远扬。

  竭力,不留遗憾

  2014年,“佛电空军”在系统内名声大噪。那年,梁健明和兄弟团代表省公司出战南网无人机大赛。他说,“能代表广东电网参赛,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责任。那会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每天都很拼命。天刚亮就扛着一堆无人机和电池去训练飞行,经常一站一整天。晚上回到工作室,再根据飞行情况进行保养和维修。回到家一般都是十一二点了。”

  值得欣慰的是,比赛现场,梁健明沉着应战,尤其在定点航拍查环节,表现惊艳,航拍的定点图片设置在V串绝缘子的夹角位置,无人机要从V串最狭窄的位置进入,前后距离要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把图片拍得清晰,其他单位因难度太大而放弃拍摄,而梁健明却从容做到了,这张图片至今还作为经典留存在省公司机巡中心的无人机采集图片库里。这次飞行,奠定了梁健明在业内王牌飞手的地位。2016年,他乘胜追击,拿下省公司无人机大赛的冠军。 稳、准的飞行记录,让他成为站在央视舞台进行飞行表演的首位人选。

  入职十年,他全力以赴让工作不留遗憾,但对于家庭,他觉得是有愧疚的。2014年准备比赛期间,大儿子刚出生不到六个月,妻子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还要照顾儿子,而他基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连续三个月,每天起早贪黑。“都过去了,还好她够坚强。”一如往昔,他没有说太多,但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不由己的滋味可想而知。不过,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在二儿子出生时,对妻儿照顾得很周到。

  笃定,智变未来

  从一窍不通,到现在的融会贯通,在电缆专业领域,他是有自信资本的。同时,对这个专业的关注和上心,已经成为他的不自觉行为。走在路上,他会不自觉根据地面标识判断电缆走向和布局,接受采访,他会一个劲地夸赞身边积极上进的班员们。

  这些年,作为电缆班副班长,一直带着团队探索“机巡+人巡”的电缆运维方式。一方面,积极推动智能化电缆隧道建设和隧道巡视机器人的应用,利用隧道内部的摄像头和机器人替代人工来完成隧道内的巡视和红外测温任务,降低人员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就是把无人机应用和电缆专业相结合这一点是其他单位还未涉及的领域。他介绍,在电缆工程土建完成阶段,利用无人机对通道进行测绘,把测绘数据放到谷歌地球上,还原工程建设时候电缆的路径走向和敷设方式,就算日后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只需在谷歌地球上取任意参照点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出电缆通道与参照点的距离,即可准确还原电缆通道所在位置,方便运行人员对外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交底,确保电缆运行安全。若碰上故障抢修,需要开挖土方时,则能够快速锁定电缆准确位置,减少开挖面积,为故障抢修赢得宝贵时间。 

  在精细化管理的大方向下,他们还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提高电缆运维的精度,把运行管理关口前移至工程建设阶段,在新建电缆工程中,他们在土建施工阶段引入RTK空间定位测量技术来实现电缆通道的厘米级精度定位;引入管道轨迹定位技术(惯性导航陀螺仪)来测量电缆顶管,实现顶管路径和深度的厘米级定位,解决了行业内的顶管路径复测的老大难问题。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将电缆通道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图纸管理转变为更加直观精确的坐标管理。目前电缆团队还在不断探索存量电缆的高精度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会逐步建立起佛山电缆地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电缆运维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未来,他说,“注重传承创新,精进技艺守匠心”是电缆班的优良传统,他定将一以贯之。(赵艳)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