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36365.com > 正文

探访粤西信宜古驿道 “重温”当年“下南洋”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8年03月27日 11:32     来源:中新网广东

  中新网广东新闻3月26日电 题:探访粤西信宜古驿道 “重温”当年“下南洋” 

  作者 梁盛 梁晶晶 

  “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即将在广东重点侨乡信宜市举办,记者近日沿着信宜那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驿道,“重温”乡亲们当年的南洋梦。 

  信宜市党史地志办主任杨豪明告诉记者,信宜地处粤西山区,境内山高林密,历史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汉族人口较少。自清朝康乾年间,大量移民入境,商贾往来众多,使得原来仅为驻军及官兵巡防使用的驿道,也变为军民、商贾共用。信宜境内有古驿道三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驿道是从信宜镇隆总铺开始,出东门至横茶铺、怀乡铺、筶杯岭茶亭、贵子铺、石马铺,再通向罗定州,从水路直达广州。 

  当年的古驿道镇隆总铺就在如今的镇隆镇八坊村。记者在八坊村大路街看到,街道两旁大多是古色古香的骑楼,其间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就是著名爱国华侨、马来西亚开国元勋李孝式祖父辈创下的贸易商号“锦纶泰”遗址。 

  世代居住在大路街的村民李伯说,古时的信宜交通闭塞,民众思想禁锢,生活穷困,与外界连通就靠几条古驿道。“锦纶泰”当时的功能主要是介绍、协助或接收信宜及附近的乡亲下南洋谋生,足迹遍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甚至欧美地区,现在还在国外打拼的许多村里乡亲,大多数都是那时下南洋谋生的华侨后代。按照父辈的说法,茂名97%华侨出自信宜,信宜97%的华侨当时都是通过“锦纶泰”走出去的。 

  杨豪明还告诉记者,信宜现有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3万多人,是广东重点侨乡。其中,旅居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和加拿大。在历史上中国人“下南洋”大潮中,“锦纶泰”是粤西人尤其是信宜人闯南洋的重要“中转站”,而古驿道则为众多的“南洋客”往返故里提供了交通便利。当年“下南洋”谋生的信宜乡亲及其后人,更是情系乡梓,对家乡兴办教育、修建桥梁道路等公益事业,纷纷慷慨解囊。 

  信宜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不断发展,信宜不仅交通发达,当年乡亲下南洋重要“中转站”“锦纶泰”商号所在地的八坊村,也被评为“广东省岭南名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还是广东省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单位,目前已建成民宿、绿道和休闲小公园等配套设施,依托其历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产业。(完)



[编辑:方伟彬]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