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1月4日电 (徐晓美)据深圳四野之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日消息,其旗下产品“共享e伞”于2017年12月30日与中国人寿(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两万把“港澳e伞”并在香港上市,成为共享经济项目里自摩拜、ofo后,第三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 2017年可谓是共享经济元年,共享单车与支付宝、网购、高铁一起,被外国友人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共享经济成名于西方国家,但近五年却在中国取得了领先于全球的爆发性发展,让中国人的生活从此变得很“潮”。 经过两年的迅猛发展,从押金难退的共享单车,到“以衣抵债”的共享服装,在2018年,共享经济似乎已经进入问题集中爆发和企业重新洗牌的阶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其中,包括7家共享单车企业、2家共享汽车企业、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1家共享租衣企业、1家共享雨伞企业和1家共享睡眠仓企业。 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告诉记者,本次推出的“港澳e伞”由深圳四野之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港子公司即香港e伞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于12月29日在香港红磡中国人寿(海外)大厦、湾仔、旺角、油麻地等中国人寿各网点铺伞,首批数量为5000把。 赵书平介绍,其团队目前已经在国内23个城市铺下百万把e伞,并在2017年圣诞节期间将触角成功延伸至香港、澳门。“港澳e伞”依然沿用内地无桩投伞的理念,随处可借,随地可还。“共享e伞”与中国人寿(海外)于2017年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接下来会陆续登陆澳门,新加坡等地。 “共享雨伞就是靠天吃饭,下雨就等于下钞票。我会把所有投放过产品的城市,包括未来想投放的城市,都让公司的天气预报员把一个星期之内的天气全部汇总,下雨之前,要让伞全部到位。”赵书平认为,共享雨伞在2018年还将迎来一个爆发期,其每年的市场规模达200亿元,雨天时用户增速不低于200%,晴天时则不低于30%。(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