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朱芷萱:近日,广东省致公书画院书画家在广州举行了'春萌雅集2'书画笔会创作交流活动,30余名来自致公书画院的书画家齐聚一堂,一同切磋技艺、交流创作心得,现场气氛热烈、温馨。 【解说】当日,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新办公大楼书画室里,书画家们挥毫泼墨、尽抒逸兴,一时墨香涌动、风流尽显。 【同期】广东致公书画院院长 蚁美楷 这回是第二次吧,春萌雅集,他们的热情很高,特别是汕尾市的这些书画家们,大家(对书画)还是保持着很充足的兴趣,大家的水平应该说是有高有低吧,经过交流以后大家肯定都得到一些受益,我们也希望这种能够长期地进行下去。 【解说】年近八旬的蚁美楷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中国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广东致公书画院院长。活动现场,他也不吝笔墨,尽情挥毫一番,不出半刻功夫,两匹骏马跃然纸上,引来在场众人纷纷喝彩。 据介绍,早年,马的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蚁美楷先生的多种作品里,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使他的新作品不断地涌现,而对马的表现,就是他对画画作品的另一个探索成果。如今,他呈现在我们面前千姿百态国画的马,其画面的大气磅礴,严紧的结构,更是让人惊喜和赞叹。 【同期】广东致公书画院院长 蚁美楷 因为这个马,大家也很喜欢,因为它这个形象也好,精神也好,动态也好,都是给人一种向上向前激发人的一种精神,所以我画马尽量保持这种东西,奔跑起来,勇往直前,就是这个意思。从构图来讲还是觉得这里比较空,我原来把第一匹马放在这个地方也是有考虑到,有可能要画第二匹马,有个初步的想法,然后还要随机应变,因为画画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所以能够看到有几分效果,大家觉得可以的话也算是可以了吧,哈哈哈。 【解说】据了解,广东省致公书画院成立后,这是第二次举行春萌雅集,第一次是在两年前,春萌雅集之后,书画家们经过创作交流和研讨,出版了不少雅集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同期】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李秉记 其实我们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活动这种形式,怎么样来发现人才,第二个,通过这个活动,大家经过创作作品,然后大家互相交流,互动,促使画家之间能够激发出更好的作品,所以更大的意义上就是说,画家与画家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共同创作作品,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就是给我们致公党书画院的画家,在这里交流合作,然后互相学习,然后促使我们的书画家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我们通过我们老的画家来带我们新的画家,形成我们致公书画院一种合力,促使我们书画院的水平办得越来越高,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持人】朱芷萱:是的,闭门造车不如集思广益,相信通过"春萌雅集"这样的交流活动,书画家们创作水平定能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也期待他们优秀的作品早日面世,同时,也祝愿致公书画院越办越好。接下来我们看一则消息。 【主持人】朱芷萱:近期,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以及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共同主办,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兴之所至--廖慧兰艺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致公党员艺术家、教育家廖慧兰曾创作星海园的冼星海像,黄遵宪先生纪念像,以及爱国侨领、致公党创始人之一司徒美堂先生雕像等。 【现场出镜主持人】余浩:本次廖慧兰艺术作品展集中展出廖慧兰50余件雕塑和近百件手稿、素描、版画等纸本作品,这也是她创作多年以来的首个个展。 【字幕】廖慧兰,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6年至1960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曾在广东幻灯制片厂担任美术编辑。1979年至200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任教,兼任专业教研室主任,雕塑教授;退休后从事雕塑创作。 【解说】廖慧兰的作品不仅富有时代性,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质朴健康的美,女艺术家独有的敏锐视角和温情关怀赋予了作品中的女性一种超越时代的"共性"之美。美院版画系学习的背景,使得她对于雕塑艺术的叙事、构图、形式、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造型风格。其作品纯厚稳健、韵味深邃、大气恢弘。本次展览以"兴之所至"为题,一方面,表达了进入古稀之年的艺术家对于艺术仍保有极大激情的创作状态,同时观者也可以通过展览展出的数量众多的作品,感受到这位艺术家和教育家持之以恒地潜心勤奋、勇于创新的艺术生涯及心路历程。 【主持人】朱芷萱:深情,又充满力量,是每个人在观看廖慧兰的艺术作品后的第一感受。自80年代开始,廖慧兰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三十多年,她的作品与新中国美术的大潮流重叠、并行。已故著名艺术家赖少其先生曾如此评价廖慧兰:"版画艺术和文学、音乐的修养丰富了她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她是生长于中国的雕塑家,所创作的对象多是中国人,这就很自然地受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影响,使中西艺术的优良传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高度的浑厚、朴实的艺术作品。"廖慧兰老师的艺术人生,奏响了一曲恢弘响亮的生命赞歌。好的,本期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