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9月12日电 (蔡敏婕 王海芳)广东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的23岁女孩小丹,曾因患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而生命垂危,只能靠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即“人工心肺”维持生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2日称,已为该少女换了一颗健康的“心”,实现生命嫁接。 小丹来自广东江门,近一年来经常感觉到活动后胸闷、气促,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脏病,平时连走几步路都会喘不过气来。她在广东省内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无法治疗,转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后,她一度发生心脏骤停,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血液循环难以维持,随时可能再次被死神剥夺生存的权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介绍,医生一度担心她会有感染,进而无法接受心脏移植。由于患者心脏功能很差,医生用ECMO维持她的生命,只能赢得数天的时间。若不及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数天后小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 转机发生在8月31日晚上,广东省中医院有一个17岁的男孩,做完脑瘤手术后第三天被诊断为脑死亡状态。小丹终于等到成功配型的心脏供体。 9月1日晚上8点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特聘“逸仙医学临床教授”郑俊猛和杨艳旗率领两家医院多个学科组成的手术团队,开始“换心”行动。 “换心”手术历时10小时,随着缝完最后一针,被植入的心脏重新获得了血液供应。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个心脏,一下、两下、三下……,这颗心脏在“沉寂”197分钟后,在小丹体内成功复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表示,这是该院首例心脏移植获得成功,希望这项医疗技术继续造福人类。由于后续的抗排斥治疗需要大笔医疗费用,为帮助小丹,该院全体医务人员为她募集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器官移植手术被称为“外科手术王国皇冠上的明珠”,而心脏移植又是单个器官移植中最难的技术之一。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进入终末期阶段时,患者会出现严重心衰。若要生存,只能寄希望于心脏移植。 郑俊猛称,广东虽然是器官捐献大省,但能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只有4家,病人多到外地求医。他希望开展心脏移植的医院能有所增多,以便更好地医治患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