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36365.com > 红榜 > 正文

武警信宜市中队17年薪火传承关爱资助聋哑儿童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4年03月01日 00:22     来源:36365.com

官兵们正在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手语操


小朋友参观武警中队


武警官兵教孩子发音识字


武警官兵们给小朋友们发学习用品

  36365.com广州2月28日电 (索有为 何丽平 廖彬华) 广东省茂名信宜市,有一间全国闻名的聋儿语言康复中心,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广东省总队茂名支队信宜市中队官兵每逢节假日,都会带上小朋友喜欢的礼物和学习用品来看望这些特殊的孩子“聋哑儿童”,教他们“敬礼”、“讲动人的故事”、一起做有益的游戏。17年来,官兵们用无声的语言和大爱精神,关爱和资助信宜市福音特殊教育学校1000多名聋哑儿童。  

  17年爱心接力情洒无声世界

  1997年,初春的一天黄昏,武警信宜中队官兵正绕着城区进行长跑训练。此时,有一群小孩在人行道上玩耍,挡在官兵前方。战士们喊起响亮的口号,示意小朋友们让一让路,但他们充耳不闻,长跑队伍只好停了下来。

  就在战士们面面相觑的时候,带队的老师快步上前,牵着小朋友往路边靠。一名战士问:“这些孩子耳朵上戴的是什么东西?”“助听器!”一位老师回答说。原来,这些小朋友都是信宜市福音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的聋儿,聋度重达100分贝以上。现正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老师说,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听不到鸟叫、听不到音乐……第二天,中队团支部委员张进奇向中队长提议,弘扬雷锋精神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为这些特殊的聋哑儿童献上自己的爱心。

  中队党支部决定每周开展一次看望活动、每月一次辅导交流、每季度一次思想品德教育、每学期一次军训、每年一次助残捐助活动的“五个一”爱心帮扶计划,17年来官兵们像对自己亲兄妹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一批批聋哑学生,先后关爱资助1000多名聋哑儿童。   

  500官兵当好聋哑儿童校外辅导员  

  在广东信宜市福音特殊教育学校辅导员中,武警广东省总队信宜市中队先后有500名官兵自愿当好学校“校外辅导员”。

  为当好校外辅导员,帮助聋哑儿童和弱智儿童早日康复,将爱心一茬茬传承下去。为此,中队向康复中心借来了聋儿语培训教材和相关书籍,并邀请康复中心的老师授课。通过学习,官兵们弄清楚了:聋儿是由于听觉细胞死亡,无法将声音传输给大脑,需要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扩大,才能微弱地听到声音。而正是由于不能正常接到声音信息,才导致了他们不说话。所以聋儿并非哑巴,但要让他们说话,必须付出艰辛劳动。在语言训练中,官兵们为了让聋哑儿童说出每一个音、每一个词,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一点点地定口形、摆舌位、正音调,直到孩子们懂了为止,然后再引导他们去理解和运用。 

  从那以后,每年新兵下队,中队要开展一些特殊的课:手语课、心理课、儿童游戏课等等,这样官兵才能更好的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交流。官兵们便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聋儿语培训教材。中队每年将学习手语作为文体活动的内容,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训练。官兵们与他们玩耍时,边教边练边做,打篮球时把篮球、皮球、乒乓球等球类词语教给他们。2008年初,中队以官兵学习手语时的情景为原形,自编自导了手语操《感恩的心》,受到了学校和聋哑儿童的好评。

  为了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享受同龄孩子的生活,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官兵们来到学校帮孩子叠被子、洗衣服,带孩子们到公园坐“碰碰车”、“小火车',还给孩子们买各种学习用品和玩具。时任中队指导员刘建军的爱人王湘乐,是军医大学毕业的临床医生,现在信宜市中医院工作,当她知道中队开展关爱聋儿活动后,每月定期到学校帮助聋哑儿检查身体。                   

  传承爱心,一个连队带动了一座城市 

  在福音康复中心,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孩子,因为聋哑、因为智障、因为不懂得生活自理、因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与人正常交流,所以,这里的孩子也不得不承受着世人偏见的目光。

  2007年,福音康复中心在各方的帮助下乔迁至信宜市区大木垌梅江路36号。由于大木垌片区是老市民集中居住的片区,对于一群聋哑甚至智障的人群突然搬到身边居住非常反感,有些市民甚至到学校反抗要求再次搬迁。白天,会有一些彪悍的市民从外面扔垃圾、扔死老鼠进学校;晚上,有一些不良社会青年还会点红火把从厕所扔进去,甚至点燃鞭炮就从围墙外扔进来。

  武警中队的官兵知道学校的困境后,每次到康复中心都集中全体官兵操着整齐的步伐走到康复中心,并为康复中心的外墙和周边街道打扫卫生,在康复中心的大街上拉起关爱聋哑儿童的大红标语。在武警官兵的默默行动下,有的市民渐渐地开始理解和关心这群特殊的孩子,从最初的对抗到接纳,现在经常有民众主动上门送鸡蛋、青菜、水果;还有的送上学习用品给他们。每逢过年过节,附近居民会给学校送上慰问品,有的市民甚至带小孩到康复中心与里面的学生交朋友。每次看到武警官兵带孩子们外出,路边小摊小贩也会善意地给孩子们递上水果、玩具。

  在武警官兵爱心活动的感染下,在大木垌附近的信宜一中、信宜二中、信宜中学的爱心社常常组织学生们过来探望慰问这些特殊群体。近年来,信宜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狮子会等爱心团体还与福音康复中心结成了帮扶对子,长期爱心支援康复中心里的每一个孩子。

  2012年10月,澳门茂名同乡会会长伍仲和带领澳门同乡会人员一行到信宜市福音特殊教育学校参观。看着排着整齐队伍的学生们热烈鼓掌欢迎和打扫的一尘不染的校园,伍仲和一人被这些聋儿积极地人生态度所震惊。他们被学生们拥簇着看孩子们制作的黑板报、小画展、小手工艺品、学生们种植的花草,看学生们打篮球、做游戏……看着一个个虽然语言表达不清,甚至行为不是很正常的学生,能够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伍仲和一行人向学生问及,是谁教他们创作这些作品的,得到的答案竟然都是“老师”、“武警叔叔”。同乡会向校长了解到武警中队资助该校的事迹后,澳门同乡会一行深受感动,会长伍仲和当即决定以总会名义和旅澳乡亲捐出4万多元人民币为学校购置各项生活设施,有效改善了学生的住校环境。

  像澳门茂名同乡会这样,在武警官兵的带动下关心资助信宜福音聋儿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学生杨龙清在他的作文中写到:“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充满爱……”                           

  1000多名编外小“武警”走向社会  

  2002年9月,5岁小朋友周建被父母从湖南送到信宜福音聋儿语言康复中心时,时常哭闹,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不言不语,不与其他人交往。官兵们得知情况后,决定每个星期周末把小周建接到中队,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战士陪他玩耍,教他练口令和队列、擒敌拳,给他买玩具和爱吃的食品,和官兵们一起包饺子。“武警叔叔”的亲切关怀,他慢慢变得愿意与其他人交往,中队把小周建编到中队三级士官韩鑫的班里,成为中队的编外“战士”。2012年7月,小周建已基本康复。父母带他上车,准备回湖南时,他哭着要到中队和战友们说一声“再见”,并送上自己画的万里长城送给官兵。

  17年来,像小周建这样的编外小“武警”,在官兵们的耐心帮助下,渐渐地和正常孩子一样,有了自信,有了坚强。先后有1000多名聋哑儿,从武警爱心之家走向社会,开始了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求学之路。去年2月,家住深圳的聋哑儿童谢家源已从学校毕业9年了,如今他康复较好,在深圳某公司当上了负责人,准备今年3月份结婚,特打来电话向昔日关心帮助他们的武警叔叔报喜和邀请原中队的老班长李浩参加他的婚礼。

  信宜福音学校校长李勤说:“17年来,中队捐资和筹集12万多元为福音康复中心购置了学习桌椅、乒乓球桌等文体娱乐设施和一批批学习用品,教他们为人处世。让这群特殊的孩子有人爱、有人疼,感受到了家庭之外的爱。在中队的爱心之家:现任中队指导员潘春雷写到:17年前,中队与这些聋哑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中队在,爱心接力将永不间断。(完)



[编辑:戈伐]

分享到:4.49K

 视频资讯:《品》栏目

《品》栏目
品时尚、品文化、
品人生——品质、品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