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36365.com > 文史博览 > 正文

杨开慧生三子毛岸龙 毛泽东第四天才有空到医院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3年11月18日 1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秋收起义(油画)


杨开慧和两个孩子。


  第三个儿子出生

  随着临产期的来临,没过多久,杨开慧住进了武昌医院。

  1927年4月4日,这一天正是农讲所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杨开慧和毛泽东的第三个孩子毛岸龙呱呱落地了。虽然近在咫尺,可是父亲毛泽东在第四天才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到医院,看望妻子和自己的新生儿子。

  杨开慧3次生孩子,毛泽东3次都没在身边。毛泽东走进病房就说:“你3次生产,我都没来守着,真对不起! ”

  杨开慧撑起虚弱的身子,豁达而又略带嗔怪地回答说:“生小孩,你在这里我要生,你不在这里我也要生。 ”

  陪在医院照料的陈玉英,抱着出世才4天的岸龙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接过孩子,很疼爱地看了看,并风趣地说:“让我来看看,没有哪个把我的毛伢子斛去吧! ”

  开慧笑了,病房里的其他人也都发出愉快的笑声。

  匆匆而来,然而,毛泽东坐在床边说了一会儿话,就把岸龙递给陈玉英,又匆匆离开了医院。

  此时,正是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前夕,风声鹤唳,政治局势异常严峻,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成为拯救时局和解决革命出路的迫切问题。 4月2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由邓演达、徐谦、顾孟余、谭平山、毛泽东5人组成土地委员会,“由此会确定一个实行分给土地与农民的步骤”,“做成乡间普遍的革命现象”。毛泽东正在全力忙于此项工作。这些天,土地委员会要在武汉召开2次委员会、5次扩大会、4次专门审查会,对土地问题进行讨论、决策。因为土地问题事关重大,每次会议都争论很大,毛泽东总是力陈己见,是会议的中心发言人之一,因此,连妻子生产也都顾不上,现在他又赶去开会了。

  这天下午,向警予来看杨开慧。

  此刻,她与杨开慧故人相见,十分亲热,回忆以前在长沙的时光,叙述别后之情,一直到天黑,向警予才离开医院。临走时,她悄悄地对开慧说:“上海出事了,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好多同志被杀。 ”

  “哦?! ”开慧感到惊讶。

  向警予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正在发动武汉工人游行,跟他们斗。形势不同呵,过去是我们的朋友、同志,有的可能变成我们的敌人。你要注意警惕! ”

  送走向警予,杨开慧细细回味着她说的话。

  这时,毛泽东来了。杨开慧联想到这些天传说的消息,知道形势一定十分严重,再也不愿躺在病床上了。她什么也没问,当天,便出院回到了督府堤家里。

  “四一二”政变后,毛泽覃奉党的指示,与妻子周文楠一道,从广州乘船到上海然后转赴武汉,恰巧在船上碰见了二哥毛泽民。船到武汉后,他们找到毛泽东,毛泽民被分配做印刷厂的工作,毛泽覃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工作。毛泽覃的妻子周文楠身怀有孕,就和杨开慧他们住在一起。

  这时,督府堤41号除了毛泽东、彭湃、夏明翰3家外,还增加了蔡和森、毛泽覃两家。而对于毛泽东和杨开慧一家来说,还多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毛岸龙。

  做最坏的打算

  局势越来越紧张。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停职,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持全国大局。 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宣布同共产党决裂。

  7月20日,刚刚改组过的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发出 《中央通告农字第九号——目前农民运动的总策略》,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进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的阶段”。

  毛泽东率先响应通告的精神。

  7月底,毛泽东起草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在这个文件中,毛泽东表述了下列意见:“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县为中心,由此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成一政治形势,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之唐政府对抗,与湘西之反唐部队取联络。 ”

  8月1日,中央常委批准了毛泽东关于湘南运动的建议大纲,并寄发湖南省委。

  同一日,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彭湃、恽代英等人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这一次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

  8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其中规定组织湖南特别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成员有夏曦、郭亮和任卓宣。

  南昌起义爆发后,8月2日,武汉政府露出了狰狞面目,汪精卫发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疯狂指令,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一切工会、农会和革命团体都被封闭。一时间,武汉三镇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此时,杨开慧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她把板仓老家的族兄杨秀生叫到了武汉,让他先把保姆和孩子带回湖南乡下。对此,陈玉英回忆说:“武汉形势越来越紧张。我们只在武昌住了四个多月,就回湖南了。七月中旬,板仓的杨秀生接了我和岸青,还有十一件行李,大都是毛主席、开慧同志看过的书和写的笔记,回到了开慧同志家乡——长沙县东乡板仓。 ”

 [1] [2] [下一页]



[编辑:nimo]

分享到:4.49K

 视频资讯:《品》栏目

《品》栏目
品时尚、品文化、
品人生——品质、品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