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7月3日电 (记者 程景伟)房产中介推销、贷款广告、电信诈骗……生活中我们经常接到此类内容的电话或短信,折射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仍然存在。而随着国产人工智能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望进一步为数据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2017年6月1日,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明确纳入网络运营者实施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内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保护白皮书2017》指出,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制定数据保护措施,但数据泄漏事件目前仍然难以有效避免,除了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安全意识仍然薄弱以外,技术手段落后是导致数据泄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除了在立法上堵住漏洞,也要从技术上保障信息安全。中国公安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鼓励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和技术防护,采取主动防御、可信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网络安全技术保护措施。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数据防泄漏产品市场一直由国际互联网安全企业把持,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诸多隐患。 “尽管信息没有国界,可是信息安全是有国界的。”北京天空卫士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CEO刘霖近日在广州增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内容安全和人工智能分析融合的下一代安全技术领域,国外安全厂商正在为其政府和企业用户进行技术创新服务,这些技术难以被引进到中国。 “国产当自强”很有必要。针对这一“痛点”,这家国产数据安全技术企业最新研发出内部威胁防护(ITP)技术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持续观察识别人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行为,科学判定行为风险,根据观察和比较制定出用户行为的风险值,一旦发现用户行为超出可信区间,即可触发报警或实施阻断等措施,使数据泄露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 刘霖表示,目前ITP技术已经开始在中国建设银行、海南航空、顺丰等一些大型用户处进行试用。 据介绍,天空卫士、360企业安全、安恒信息、海泰方圆、微步在线、金山云、华耀中国等专注于企业数据安全、在各自领域具备先进技术水平的一批中国信息安全专业厂商,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企业数据安全技术(EDST)联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