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4日电 (记者 郭军)近日,深圳视障工程师蔡勇斌自学编程的事迹引发英国《每日邮报》以及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让他所在的“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视障工程师团队进入公众视野。 记者4日从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了解到,蔡勇斌6岁因意外失明,之后通过听代码、背代码等方式学习编程,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成为一名程序员,从此一直致力于开发和优化能让视障人群自由使用的互联网产品。 蔡勇斌开发的PC秘书,免费分享给视障者使用,可以帮助视障者听歌、刷微博、看新闻、看小说,功能上百项。PC秘书在视障群体中很受欢迎,至今软件还在不断完善,并且已经推出手机端的安卓秘书。 英国《每日邮报》在报道中称他为“中国盲人的灯塔”。讲述他经历的视频在微博上也被纷纷转载。 据介绍,,蔡勇斌所在的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一共有7名像他一样精通IT和信息无障碍专业知识的视障工程师。他们通过为互联网网站、APP等进行信息无障碍测试、咨询和优化,帮助视障群体平等地享受科技的红利。 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300万视障者,和健全人一样,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他们也一样使用电脑、手机、Pad,也和健全人一样通过互联网交流、购物、学习。 “盲人和明眼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从根本上来说,做信息无障碍优化是希望更加平等,可以同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在生活和工作上,我们都希望能与常人实现平等。”蔡勇斌说。 事实上,“信息无障碍”的本意是让所有人都能平等、便捷、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其惠及的也不仅仅是视障群体。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000万听障者、7000万读写障碍者和1.3亿老年人,和视障群体一样,他们也一样期待实现“信息无障碍”。 成立于2005年的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国家机关及企业重视信息无障碍,并参与了国际、国内多个相关标准及政策的制定;坚持做了超过10年的盲人电脑培训,让视障群体得以通过互联网连接世界,融入主流社会。目前,研究会团队共有21人,其中包括7位精通IT、精通信息无障碍专业知识的视障工程师,还包括国际信息无障碍标准制定者张昆、中国首个信息无障碍方向硕士刘辉等在内的众多专家。 认识到“信息无障碍”的重要性,2013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微软(中国)等互联网行业知名企业联合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共同成立了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倡导更多互联网公司及IT从业者关注信息无障碍建设。至今联盟成员已近50家。 业内人士指出,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近两年,“信息无障碍建设”在中国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无障碍”仍然任重而道远。2016年的调查显示,66%的视障者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产品勉强能让视障者使用,另有20%的视障者认为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很难使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