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7月13日电 题:光启创始人刘若鹏:中国科技是打开未来城市的钥匙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超材料技术被认为是改变未来产业游戏规则的技术,曾在2010年被《科学》杂志评为过去十年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 在科技公司“光启”位于深圳龙岗的生产基地里,全球首条实现量产的超材料生产线,截至目前已平稳运行近3年。 光启超材料产品研发经理张文涛称,这条全自动生产线精度达微米级,年产能10万平方米,产品已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超材料是一种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 据光启方面介绍,超材料可应用于嵌入式传感系统、自检测结构、可穿戴装备和机器人等领域,目前光启在超材料基础研究和大规模制备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譬如,2015年光启推出的便携式超材料平板卫通站,可应用于应急通信、抢险救灾等领域,具有可折叠、体积小等特点,这是运用普通材料无法实现的特性。 光启建设了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首个超材料领域“863”计划项目也由光启承担。 由光启领衔起草的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光启创始人、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该标准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 光启还涉足新型空间服务、智能装备、智慧城市、新型无线通信等新领域。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可以提供通信、物联网监控监测;临近空间飞行平台“旅行者”号,可提供通信、导航、气象、测绘和近太空旅游等服务;“太阳方舟”可以连接偏远地区,目前正计划为非洲布隆迪及周边地区的难民运送物资;“光启马丁飞行包”则可以在人口稠密地区实施空中救援。 “这些产品都将是通往未来城市的钥匙”,刘若鹏称,光启所有的创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服务于人类生活。 光启去年发起成立了全球创新共同体,是致力于将“科幻场景”与“人类梦想”变为现实并交付的“未来梦工厂”。刘若鹏说:“在全球稀缺的创新资源中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完成创新,是光启建立创新共同体的初衷,并得到很多创新者的响应并形成共识。” 刘若鹏告诉记者,创新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核心技术互换,同时整合成员间的技术和产品,使之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找到市场出路。 目前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超过1400人,刘若鹏称,人才储备仍不足,预计今年底将超过2500人,5年后可能过万人。 6年前的2010年7月13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正式成立。从一支几个人的海归团队起步,光启如今发展成为了全球化创新集团、横跨5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共同体。迄今为止,光启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200件,尤其在超材料领域具有压倒性优势,占该领域申请专利总量八成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