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5月4日电(李怡青 陈泽锐)以电子拆解闻名于世的汕头潮阳区贵屿镇曾因污染问题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时而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环保风暴的挑战和机遇,贵屿镇借机发力,破釜沉舟,迈上绿色发展新征途。1000多户拆解户全部组团入园,电子废物的交易、拆解、末端处置在线监管,引进“火法”“湿法”新技术……今天,贵屿镇推行的“圈区管理、集中治污”模式,换来了生态环境的华丽转身,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了广阔的环境容量。 贵屿镇从上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收购、拆解废旧家用电器和废边角塑料为主的废旧拆解产业链,曾现“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虽然,当年不少人由此发家致富,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困局,贵屿镇果断与污染宣战,毅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2016年3月,贵屿镇顺利完成各项整治目标并通过验收,迎来了破茧重生的日子。 据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郑金雄介绍,目前贵屿1243家电子拆解户组建成29家公司,218家中小塑料造粒户组建成20家公司,全部进驻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生产,并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治污、统一监管”等“五统一”管理机制,实现了圈区管理、集中治污,确保企业进得来、稳得住、有发展。 在循环经济园区,道路车来人往,拆解楼下的拆解间堆满了大量电路板,工人们正在进行拆解作业;占地86亩、投资4000万元的废弃机电产品集中交易装卸场,一辆辆满载电子废弃物的货车进场交易、装卸。“工作人员对拆解户名册统一发放货物交易卡,拆解工人运载废旧拆解原料进场都要凭卡交易。”郑金雄告诉记者,这个装卸场建有露天交易场、室内交易场及原材料仓库区等区域,所有进入贵屿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都在这里集中装卸、集中交易、集中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确保货物流向清晰、交易行为规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