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36365.com > 潮汕听涛 > 正文

潮汕听涛:潮乡食俗诗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4年03月20日 12:00     来源:36365.com

  □蔡德华

  北宋时有个江西庐陵人彭延年以大理少卿谪任潮州知州,后来就在揭阳官溪浦口村落籍。他写了5首《浦口村居好》诗,其中有一首涉及到当地的食俗:

  浦口村居好,盘餐动辄成。

  苏肥真水宝,鲦滑是泥精。

  午困虾堪脍,朝酲蚬可羹。

  终年无一费,贫活足安生。

  若按杜甫“写诗如写史”和白居易 “以白话作素描”的乐府诗的创作经验来看,这区区八句五言,自有其研究的价值。

  诗的开头和结尾,四句话谓:居住在浦口村觅食非常容易,要想获取一些食料入厨供用餐,乃是费时无多之事。如果愿意安贫乐道、过简朴的农家生活,几乎一年到头不用花上一文钱。

  这个结论是否因为彭氏对乡居生活“爱之过头”而“言过其实”呢?我们无妨再细看诗的中间四句。它提到了4种动植物:

  一、水生植物“苏肥”,具体指的是什么?因时代久远,一些方言语词也“退化”了,今人难以 “达诂”。按笔者揣测,大概是指“水笋”、“茭白”、“蒿苣”或生于水中的“蕹菜”(通心菜)之类的植物。此种理解,应该是“虽不中,亦不远矣”。

  二、鲦鱼,生于泥中,滑、溜,鬼“精”灵是其外在特点。鲦或者泥鳅之类的小鱼,在泥淖地或溪河烂泥滩上极易捕捉。

  三、虾。作者说,中午困倦了,便捕些虾来作“脍”。

  四、蚬。作者说,早晨从宿醉中醒来,便捞些蚬来烹为汤菜。

  对这四种食料的描述,是否太过于文学化的夸张呢?我以为,此诗是符合写实派要求的。既然在上个世纪的潮汕水乡,乡民尚且很容易地便可以到海边捕捞些蟛蜞(小蟹)、蛤蜊,到河塘边挖些螺、蚬、蚌回家作为“菜肴”;那么,在人口密度不高的宋时揭阳水乡,只要肯勤苦耐劳,随便猎获一些动植物来入馔,相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两宋时期,潮州在烹饪上离通都大邑的“美食”水准当然还存有很大距离,但是,潮州滨海一带,“妇子筐篮拣鱼虾”,“拾得江珧(瑶)不卖钱”(语出潮州竹枝词),可知当地的水产很多,处处有天然的“食料仓库”,一般清贫人家乐意过简朴的生活,还是较容易做到的。彭延年的这首诗,可视作宋时潮州河汊地带乡居生活的一篇真实记录,值得在潮州乡邦史料文档上“存盘”。(来源:潮州日报)



[编辑:nimo]

分享到:4.49K

 视频资讯:《品》栏目

《品》栏目
品时尚、品文化、
品人生——品质、品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