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宏 涂中南 蕉坑村位于梅县南口镇荷泗片,名字容易让人产生山溪两岸遍地一片蕉林的遐想。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蕉坑,映入眼帘的是稻浪金黄的图画,与山上青葱的树林形成强烈的颜色对比,加上山间镶嵌的大量粉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村居图。其中,蕉坑最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是保存成批量带有西洋建筑元素的民国建筑,反映当时梅州客家人包容开放的学习态度和蕴含其中的一个个故事。 山村遍布中西合璧民居 今天的蕉坑,静寂而平和,犹如世外桃源,这里拥有众多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它提醒着人们:小山村也曾是藏龙卧虎之地。 走进位于蕉坑村深处,一座瑞彬楼呈现在眼前,它是由泰国华侨周瑞彬出资兴建的经典建筑,落成于1947年左右,外表是一座两层的洋楼,内部结构却是客家杠楼形制。 瑞彬楼除了吸收大量西洋建筑元素外,突出的特点是它拥有的军事题材壁画和防御功能。瑞彬楼大门口的门廊上,有四幅壁画特别抢眼,分别以民国时期的省立梅州中学、东山中学、梅州农业学校和梅县民众教育馆作为题材,显示主人重视教育的价值取向。 走进瑞彬楼的大厅,大厅中央的壁画让人大吃一惊,在这个客家人用来供奉先祖牌位的地方,除了一些寓意吉祥的画作外,抢眼的是六幅军事题材的壁画,以现代的空战为题材,分别是《鱼雷暴击机》《战斗机及航空母舰》《飞机散布毒气》《飞机降落伞》《飞机运输铁甲车》等内容,展现画面的战斗场面激烈无比,60多年前的山村竟有人具备丰富的现代军事知识?询问受屋主委托看护洋楼的村里老人,才知道大楼的监造者叫周岐山,是周瑞彬的弟弟。据了解,周岐山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任连长职务,曾参加抗战,因受重伤而退役回乡,于是受哥哥的委托监造家居。 记者从壁画中也有西湖孤山等题材推测,周岐山或许参加了当年惨烈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在制空权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抗击日寇的场面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人生记忆,于是,他指导画师将这一记忆描绘在新居光洁的白壁上。 军人出身的周岐山还为瑞彬楼设计了很强的防御功能,连楼梯都设有射击孔,大楼两侧的射击瞭 望孔突出,解决射击死角的问题。客家人的建筑,一般把厕所作为附属建筑设置在大楼外,而瑞彬楼不但在屋内设有厕所,而且设在二楼,样款类似现代化的洗手间。这可能是黄埔军人周岐山的设计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