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36365.com > 《品》栏目 > 正文

视频:《品》栏目:汇誉堂画展之《白父七十---许固令作品展》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3年08月07日 12:25     来源:36365.com

  【口播】主持人 朱芷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艺术除了在戏曲舞台上粉墨登场外,还能够在宣纸上用水墨铺展开来。今天的《品》栏目,我们要带大家一同走近画家许固令以及他的脸谱画,感受他“舍弃形而求其神”的美学境界,以及自在全息的“太一”艺术。

  【解说】2013年7月4日,广州城一个普通的日子。在广东画院展览馆里,一幅幅脸谱画的出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广东画院油画家赖征云站在一边,安静地观赏着他眼前的画作。

  【同期】广东画院油画家 赖征云

  很欣赏的就是他,一个不仅是他画得好,另外他本身的才华,他的书法,他的诗,各方面跟那个绘画,跟他整个画的相得益彰,非常让人家感觉到一种豪爽,很痛快,所以我是非常喜欢他的画的,而且也非常喜欢,欣赏他这个人。

  【解说】赖征云口中连连夸赞的这位“他”就是画家许固令。在此次由广东画院美术馆、汇誉拍卖行和汇誉堂主办的《白父七十---许固令作品展》上,展出了许固令享誉画坛的面谱系列,以及其近年来受到追捧的荷花系列,共近70余幅。许固令先生70载的艺术生涯和心路历程,与专注于高雅艺术推广的汇誉堂一拍即合,11号该画展又移展至广州天河龙口东路366号鸿景园西塔二楼汇誉堂,展出至17号,期间也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前来观展。

  【画作欣赏加音乐】

  【解说】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囊括万有统而为一”的“太一”艺术,戏曲的脸谱艺术,则是以夸张的、象征性的手法,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增加舞台的美感。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一幅幅脸谱画,是作者将中国书画的写意性、线条美乃至水墨情趣,创造性地与西方绘画用的色块表达直觉和印象方式融为一体,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艺术。

  【解说】许固令1943年出生于戏曲之乡的汕尾市,家乡古老剧种的丝竹管弦织成了他童年及少年时代的梦幻和记忆。后来,他在广州求学和工作期间,因特殊的机缘,又饱览了众多戏曲剧种和菊坛名伶的演出。优秀的中国戏曲艺术,充实了许固令的内在文化涵养,并影响了他的审美取向。作为职业画家,他独辟蹊径,以戏曲脸谱为载体,打开了一片崭新的绘画天空。

  【同期】许固令

  在七十年代我开始就从事这个脸谱画创作,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然后从舞台一直到离开舞台,现在的脸谱画基本上大部分是离开舞台的,没有特定的人物,也没有特定的形象,通过我的脸谱画主要是去表达一种社会百态,人生百态的一种状态,所以脸谱画已经成为我艺术创作的几十年的一个符号,那么这个符号在国外,因为我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国外,外国朋友对这个符号还是能够理解,而且比较能够接受。

  【解说】许固令的脸谱画虽脱胎于戏曲脸谱这种艺术形式,却大大超越了戏曲脸谱的艺术疆界。从生活中的戏曲舞台上获得创作灵感,再将舞台上的人生百态折射在宣纸上,许固令走的艺术道路正是将生活与艺术完好地结合。

  【同期】许固令

  我觉得每个艺术家他(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要从生活里面去理解艺术,比如他的人生经历,他对社会的接触,他把所有的(综合)的修养都要在他的作品里面体现出来。人们都说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就是说一个艺术家平时有他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当他研究和描绘一个主题必须跟自己的生活有所贴近,而且必须要去了解它,要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解说】眼前的这幅画,从表面上看画的是一个老夫子的形象,而实际上许老是想通过书法和脸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苏东坡自然达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同期】许固令

  接客的时候不做衣服,不做衣冠,中午疲劳的时候有一方藤枕,有个枕头,就追求那种自然的天然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些东西都是我追求的,只是追求不到而已。

  【解说】对于许固令而言,他的技法,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戏曲故事与自己的人生感悟有机地揉在一起,散发出浓浓的“中国味”。另外,从他的画中也能品嗅到欧洲的超现实主义,亦或是野兽派、抽象派,以及用色彩释放自由的“洋味”。

  【同期】许固令

  其实我是在1980年离开大陆。我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在国外跑,我去了36个国家,几乎走遍了重要的这个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从传统的到现代的,这样的博物馆美术馆我都看过,而且通过学习西方美术以及他们所收藏的,包括我们中国画一部分,比如说在纽约东方艺术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美术馆,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新州美术馆,在日本,在英国,在法国这些比较传统的美术馆,像罗浮宫这些,也有很多现代艺术馆,那我就是把传统的和现代的,就是西洋美术里面的传统和现代,我也是一直去吸收,去学习。

  【解说】常人眼中,许固令旅居海外多年,游历3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生无疑是烂漫和丰富的,但是对于他自己而言却是苦乐参半。

  【同期】许固令

  到了一些地方,比如说你经济上不是很好的时候,你要坚持下来去看艺术馆,去画画,那么画廊所给你提供的条件有些是有限的,但是也有些是很丰厚的,那个条件就不一样。比如说我在一些国外,比如说没有钱住酒店,我可以睡汽车底下,也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只要你心情好,这些困难,我们可以说把这些本来就很痛苦的事情变成一个快乐的事情。因为你就想画画,你就想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同期】许固令

  一直我是比较乐观的,面对困难也好,面对现在条件比较好的时候,我也很平淡,也不会做一些过分的物质的要求,我觉得我一直几十年下来,我一直把精神享受放在第一位,就算现在条件好了,我也要经常看戏,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这是我的一个生活状态。

  【解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许固令的这一分平常心与悲悯心,不仅仅表现在“脸谱画”的创作上,他画的山村水乡、崇山秀壑、野草闲花、也都蕴含着一层禅的爽朗意味。近年来,许固令还尝试以荷花为主题的创作,受到市场追捧。

  【画作欣赏加音乐】

  【同期】许固令

  我几十年来都是以脸谱创作为主要创作,包括现在也如此。但是因为面对市场,它有时候也需要各种题材的作品,包括风景啊,花鸟啊,那像前两年我就专门用大量时间去创作了一大批荷花的作品,因为荷花,一个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很熟悉,一方面我表达的方式也比较新鲜,这样大家对我的作品也开始就能认可。然后我又比较注重把荷花画得欣欣向荣,画得灿烂,画得让人家能够感觉到这个情感和我们这个读者有一种共鸣。这样的话我觉得从我的荷花作品里面,大家都,就是说在赞美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一个不同的艺术家是怎么样去表达荷花,它表达荷花的方式跟别的画家有什么不同。

  【解说】那些脸谱总是睁着一只或一只只饱含千言万语的眼睛,诡异得令人费解。不过,许固令并不求人人都能读懂它们,他对自己的书画市场有明确的定位:脸谱是走向博物馆、美术馆与收藏家的,瓶花、红树林、荷花这些赏心悦目的作品才是走向更宽范的市场空间的。

  【同期】许固令

  面对市场,我觉得最重要一个,就是说我们不排除一些大雅大俗的作品,但是同时我觉得最重要的要表达艺术家自己个人的一些修养,然后不要追求一种完全面向市场。我觉得如果面向市场的话,那么你就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迁就的一种观念,那么你的作品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我觉得最好按我个人的办法来说,就是说要两条腿走路,有些作品要面向市场,有些作品要作为独立的创作存在,这样你的画家才会在高一点的层面上留下来,因为画家和美术间的作品它总是大浪淘沙的,一代又一代,一轮又一轮,一批画家又淘汰了另一批画家,这是历史的发展,也是自然的。

  【口播】主持人 朱芷萱:戏曲脸谱在戏曲的演进过程中,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正是由于许固令能够在戏曲脸谱中有独特发现,并且开辟出独具特色的画风和画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元素由此能够借助水墨的形式更好地走向海外。这次由广东画院、广东汇誉拍卖行和汇誉堂主办的《白父七十---许固令作品展》,让观者也感受了一回自在全息的“太一”艺术。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