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36365.com > 广府观澜 > 正文

非遗工艺成专业 黄埔“波罗鸡”后继有人

http://www.redrum-tech.com    2013年03月07日 10:52     来源:36365.com

  (记者 宋魁达 通讯员 李周耿 林素青) 3月6日上午,黄埔“民间艺术进课程”启动仪式在有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称的南海神庙举行。据悉,黄埔职校将通过聘请广州市优秀民间艺术家,利用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把“波罗鸡”这一国家非物质遗产的制作工艺作为专业课程的一项内容。

  南海神庙,陆婆婆在教学生制作“波罗鸡”。 记者 叶伟报 摄

  过眼瘾

  民间艺人现场传艺

  记者在现场看到,著名民间手工艺术家陆敬和老人正在手把手教学生制作“波罗鸡”。

  今年85岁高龄的陆婆婆给现场学生细心讲解并演示操作制作“波罗鸡”,学生兴趣盎然,场面十分热烈。现场学生还向陆婆婆送上“波罗鸡”的铝合金模具,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新的阐释和传承。

  面临失传

  “波罗鸡”将走进课堂

  记者了解到,“波罗鸡”的制作工艺面临失传,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学习这一技艺。“现在的人都嫌制作‘波罗鸡’赚得少,又累又脏,”陆婆婆的女儿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大概只制作1000多只‘波罗鸡’,而且只是依靠为数不多的十几个民间手工艺人。”据悉,为了挽救民间艺术,黄埔职校把“波罗鸡”的技艺用到教学的产、学、研制机制上,通过传人对学生的培训,引企入校,使古老的民间工艺焕发无限生机。“针对‘波罗鸡’制作工艺的特殊要求,我们将会分季度,分阶段地把这一门手艺引入到我们的专业课堂上。”黄埔职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分享到:4.49K

 视频资讯:《品》栏目

《品》栏目
品时尚、品文化、品人生——品质、品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