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栏目:2012沙漠之花艺术季——“老榆林”胡武功摄影作品展 【口播】主持人 朱芷萱:长城脚下,黄河之滨,雄浑厚重的黄土地上,耸立着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这里,古长城遗址见证了狼烟滚滚铁马嘶鸣,绘就了大漠落日的旷古悲壮;这里,革命的遗迹熠熠生辉,再现了红色年代的艰苦卓绝,今天《品》栏目要带大家前往陕西省最北部的城市榆林。从这座塞上名城举办的2012沙漠之花艺术季活之——“老榆林” 胡武功摄影作品展当中再次审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节目内容简介】沙漠之花艺术季是由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榆林市委员会、榆林市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由沙漠之花美术馆承办的一次大型国际性艺术交流活动,也是沙漠之花美术馆的开篇之作。自2012年9月25日起至2013年1月10日至,历时四个余月,将举办以摄影、纪录片、书画、新媒体艺术、音乐为五个篇章的主题艺术展示及交流讨论、同时在整个艺术季期间也将不定期举办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活动主地点在榆林市沙漠之花艺术中心、同时考虑在北京或其他地区也将举办一系列的艺术文化活动。 艺术是人类活动的精华、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发展。艺术发展到当代,各种艺术形式已经不断在融合与借鉴,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跨界与融合是当今艺术的发展方向,艺术季的概念是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组合的艺术展示活动,这种展示形式无疑是应对这种时代发展方向的。 文化乃强国之本、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现在国家提出了“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口号,在榆林举办沙漠之花艺术季正逢其时。 榆林地区虽然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但在近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文化发展上相对闭塞、沙漠之花美术馆举办国际水准的艺术季,将包含摄影、影视、书画、新媒体艺术、音乐等多门类艺术的综合展示无疑是一次在榆林当代文化发展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这次艺术季将是一次国际性的艺术盛会、此次国际性的文化艺术季活动、特别强调了榆林特色、将有两个章节是专门体现榆林地区艺术风貌、及艺术发展的,同时在整个活动的所有展示、策划中榆林元素都将以不同形式融合与呈现。 本次活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国际化 国际化是沙漠之花美术馆的重要理念之一、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不再是各自封闭的小社会形态,此次艺术季活动将以全新的国际化视角来策划和主办。 2、体现榆林元素 国际化并不仅仅停留在国际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展示,而是要真正搭建起一座学习和交流的桥梁、充分体现榆林本地元素,让中西方艺术在艺术季期间充分的碰撞和交流。 3、艺术水准高 本次艺术季将是在艺术领域国际级高水准的。 4、跨界及新模式探索、此次艺术季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展示、另外针对不同的篇章会希望探索不同结合展出的其他活动。 本次艺术季的口号是:梦想的节日 花开无界。 【口播】主持人 朱芷萱:在陕西榆林沙漠之花美术馆举办的2012沙漠之花艺术季活动之“老榆林” 胡武功摄影作品展上,我们看到了榆林地区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胡武功的眼光就没有离开过榆林这片能燃烧人情感的炙热土地,这里人的吃穿住行、喜怒哀乐、风俗礼仪都被他用镜头细腻地捕捉了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物成了胡武功摄影追求的核心价值。 【节目内容简介】 一、艺术季的缘起: 在榆林郊区的一片荒地前,张彦斌面对着一片还只能看到沙丘,蒿草的空地兴致勃勃的介绍着他的梦想,在这里将建起一座占地80余亩的大型综合艺术馆,沙漠之花美术馆。张彦斌是土生土长的榆林汉子,说到榆林说到自己的家乡他充满着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想到榆林、想到陕北,人们第一印象里是一片荒漠,这里地处陕西内蒙的交接地带,自然环境并不是很好,交通不遍,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农耕文化和草原的游牧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也是战乱不断之地,万里长城最大的一个烽火台镇北台就坐落与此。再提到陕北、榆林就是一个新兴的资源城市,在贫瘠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资源,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型城市成就了这块地方在几年之内的迅猛发展,似乎榆林也是一个爆发户的代名词。 这个城市一夜之间富裕了,手头上有钱的人们开始投资、开始消费、开始思考钱该怎么花。按张彦斌自己的话说,他从小就酷爱收藏,有了钱之后,他开始收藏艺术品,他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他收藏的陕北镇山石狮子,这种石狮子大都出自民间匠人之手,形态各异,特别具有陕北这个地方的民间特色。收藏越来越多,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建一座美术馆,自己建一座民间的美术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收藏,让这里成为一个展示艺术的中心。就这样一步一步摸索到了现在,有了沙漠之花美术馆。在他的构想里这里不仅是榆林的,而是一个世界的艺术中心。为什么叫沙漠之花,在茫茫戈壁沙漠里长出的花朵它的生命力是超强的,但哪怕是一朵小花都给沙漠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从一个动念到实践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张彦斌凭着韧劲和坚持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支持,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鼎立相助。作为美术馆开馆的艺术活动、从最初一个简单的展览到现在变为一个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大型艺术季活动,一步一步的稳健前行。 文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扶持,来自民间的力量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沙漠之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由民间发起政府支持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希望沙漠之花,花开无界。 二、艺术季五个主篇章活动 此次艺术季分为五个篇章、每个篇章有自己的主题,但同时兼容艺术形式的跨界展览。每个篇章都考虑有部分展览安排在北京或者国际同时展出。 第一章:“老榆林” 胡武功摄影作品展 时间:9月25日——10月7日。 图片展将以胡武功拍摄的榆林城市变迁的摄影作品展为主体、同时将包含陕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民间工艺品、体现榆林变迁的其他艺术形式共同组成主展部分。配合主展还包含胡武功个人交流会、影像和一个城市的记忆主题论坛、古今榆林主题讲座等相关艺术活 第二章:从中原大地到黄土高原—河南二段绘画展 时间:11月初 段正渠和段建伟,两位油画家生于河南,现在北京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与创作研究。 段正渠性情倔强、率真而坚韧,20年来多次去陕北走村串户,瞧风景,听酸曲儿。他以淳朴善良的老乡、粗犷的信天游、古老的长城墩、势壮雄强的黄河激流、苍莽浑厚的黄土高原为题材,通过长期探索、自由纯熟的表现性语言,传达少年时代神秘的英雄梦想与内心的荒漠悲凉。他的作品风格,激昂高亢,如史诗般的交响;静者幽冥神奇,意境诡秘而和谐。 段建伟朴素谦和、内敛细腻,更有敏锐与幽默,对中原农民情有独钟。其画以农民和少年为题材,通过符号化象征和平实洗练的叙事,构造有意味的故事情境,传达对社会与人性的认知,在平淡中悄然蕴藏着诗性与反思。其作品纯化质朴、稚拙风趣,气息隽永,于淳朴中透露着理性的精微与神妙,不动声色地自然传达个人情趣与文化隐喻的无限可能。 他们均以北方和农民为题材,有共同的审美趣味和不同的艺术视角,凭着倔强和朴素,不趋时流,直面沧桑,用自己的语言与当代人心性说话,构筑着中国当下奇特的文化风景,展现着艺术创造独具的魅力神奇。 第三章:沙漠之花纪录影像展映周—当代优秀纪录片展示周 时间:11月底(榆林、北京同时展映) 本章精选20-30国内国际优秀纪录片、其中至少五部国际纪录片,北京榆林同时展映,北京和榆林的展映影片可能略有不同。 这个我等会完善。。 纪录片展采用国际通用的纪录片节模式,为以后打造更国际的专业影视节做好铺垫工作。纪录片周分为竞赛单元与展示单元。竞赛单元选2009年之后制作完成的国内外十部优秀纪录片参加评选,设立奖项。北京地区仅进行纪录片展示,竞赛单元影片北京榆林同步评选最受观众喜爱奖。展示单元精选国内外10部优秀纪录片进行展映。青年单元展示10部左右青年人拍摄的影片。 同时设立提案环节,选取优秀提案由沙漠之花进行资助。 第四章:新媒体艺术 时间: 12月中旬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最初是来自艺术界的概念,指的是采用新媒体技术创作、以新媒体为介质的艺术形式,而新媒体本身其实是当代科技创造的产物,所以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实际上是当代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结晶,它是当代科技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也是艺术化地对当代科技进行创造性应用的结果。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科技和艺术的融合更是将会为人类文明谱写全新的篇章。全息影像、三维技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无疑是新媒体技术展示的一个典范,此次展将是国内比较领先的一次展示活动、拟邀请10-20件艺术作品。其中至少5件是国际的。 第五章:声音之魅 时间:2013年1月初 精选10到20位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人共同打造声音之魅。 三、第一章“老榆林” 胡武功摄影作品展,开始的话: 一声声高亢的信天游,一阵昂扬的老腰鼓,吸引我走进陕北的黄土高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30多年里,我的眼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能燃烧人情感的炙热土地。 看着这些老照片,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去榆林的情景,那时候从西安到榆林乘坐公交班车,顺利的话最快也需要三天时间,一路上相伴的颠簸、风尘、干渴与寒冷,虽然艰辛可心向往之。 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拍摄我观察到得榆林人,我记录下他们的吃穿住行、喜怒哀乐、婚丧嫁娶、风俗礼仪、我认为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物的影像,才是摄影追求的核心价值。 承蒙榆林沙漠之花美术馆策划出版《老榆林》画册、承办“老榆林”摄影展并收藏所展出的作品。为此张彦斌先生、傅强先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这里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榆林市政府以往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榆林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拍摄机会,使这些影像成为我们历史文化的可视备忘录。 胡武功 四、胡武功简介: 胡武功,1949年7月生于西安,1969年始在部队从事新闻摄影,1975年转入传媒至今。现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1983年7月31日,采访安康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拍摄照片《洪水袭来之际》获首届中国最佳新闻摄影奖及中国新闻特别奖。先后出版文集《摄影家的眼睛》、《中国影像革命》,摄影画册《胡武功摄影作品集》、《四方城》以及《西安记忆》、《藏着的关中》等专著,主编《中国摄影四十年》、《中国人本》等。另有,同名图书《胡武功》。 胡武功从80年代开始就倡导纪实摄影,发表文论60余万字,多次参与国内外的摄影理论交流活动;1987年发起举办“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并于次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同名展览; 2003年作为策展人之一于广东美术馆举办“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曾接受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专题采访,为中国摄影界有影响有实力的摄影家。2006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办“人文中国”个人摄影作品展。2008年与石宝琇联合策展的《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大展》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 五、沙漠之花美术馆简介: 正在筹建的沙漠之花美术馆位于榆林市沙漠公园,计划投资人民币五亿元。控制占地面积80余亩,其中建筑物占地28亩,包括博物馆879㎡,美术馆2832㎡,配套酒店6194㎡,艺术家会所1879㎡。其建筑自环境中生出,提炼原始地貌的形而得到自由的轮廓线,隐喻“沙漠之花”。 拥有美术馆的独特个性。建成后,美术馆将成为榆林市的一个亮点及国际化的交流场所。旗下的《沙漠之花》原创纯文学艺术丛刊,一经面世,就得到了业内及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文化底蕴丰厚、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边塞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在这个地区有着集中的展现与传承。由于地处农耕与游牧交界之地,自古就是多文化交融之地。 沙漠之花美术馆就位于积淀着厚重历史的陕西省榆林市,由张彦彬先生发起并成立的大型综合性艺术空间,自创办起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自创办之初就秉承着立足榆林放眼世界的眼光与视角,希望为榆林的文化建设贡献一己绵薄之力。沙漠之花美术馆将搭起一座无国界的艺术之桥,让更多的世界先进艺术形式与艺术家走进中国,走进榆林,也让榆林地区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走向世界舞台,重现当年的辉煌。 沙漠之花艺术空间位于榆林市黄金地段,占地1000余㎡。是一个集高档茶艺、酒吧和画廊为一体的高层次的社交聚会及艺术欣赏的高雅场所。 网址:www.cnsmzh.com 地址:榆林市新建北路181号 六、榆林市简介: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辖榆阳区和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米脂、佳县、子洲、吴堡、绥德、清涧11个县,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351437人,耕地64.1万公顷,为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轻工产品以皮革、纺织、毛毯最为出名。名胜古迹有红石峡、镇北台、李自成行宫、易马城等。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 【口播】主持人 朱芷萱:的确,榆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荟萃的古城,但在近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文化发展相对闭塞,而文化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民间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沙漠之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由民间发起政府支持共同发展文化产业,这次活动无疑给榆林沙漠地带带来了艺术的缤纷色彩。据了解,这次沙漠之花艺术季活动除了摄影展外,还将举办纪录片、书画、新媒体艺术、音乐主题艺术展示及交流讨论,同时在整个艺术季期间还将不定期举办一系列的艺术文化活动,时间将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份。我们也期待这些优秀的艺术活动在梦想的季节,花开无界,让榆林地区茫茫的戈壁沙漠里,开出生机无限的沙漠之花。好了,本期的《品》栏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