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新社梅州8月10日电 题:广东北塘村见证中英大学“V计划” 作者 杨草原 唐林珍 蔡欣欣 “如果有机会明年我还会再来。我爱你们,要和我保持联系。”10日,为期12天的中英联合夏令营在广东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结束,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利兹大学的大学生们和当地的孩子依依惜别,一向开朗活泼的英国女孩贾斯敏眼眶红了。 北塘村是一个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风淳朴的客家小山村,当地完好地保存着众多古围龙屋。从2000年起至今12年,每年的七八月份,英国的大学生们都会远道而来,住当地围龙屋,了解客家文化,教当地的孩子学习英语。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俨然成了中英文化交流的基地。 “今年的中英夏令营7月30日在北塘村红军小学开营,英国以及广州的大学生们都是自费来的。10多天来,他们每天上午都在红军小学义务教当地的中小学生学习英语,前来学习的大埔县各地学生有300多人。”红军小学校长张电昌说。 本届夏令营队长、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五年级学生张宁告诉记者,本届夏令营有6位英国大学生,另外有12位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学生为他们提供翻译和后勤保障。 北塘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何来这般魅力,12年来吸引着中英两国的大学生们纷纷前来? “这缘于开始于12年前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提出的‘北塘计划’。”张电昌说,“北塘计划”简称“V”计划。1998年,祖籍大埔的英国华人、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张明经先生携妻带女回乡寻根探祖,看到家乡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祖屋铺德堂保存完好,张明经的女儿张衍琳提议,铺德堂富有客家古民居特色,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何不将祖屋修饰一新,然后组织英国的学生定期到中国来进行文化交流。她的想法得到了父亲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尔等大学的赞同和支持。 2000年8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联手推出“V计划”。同年,张衍琳带着5位英国大学生来到北塘村,主要教当地的中小学生学习英语,从而拉开了交流序幕。至今中英联合夏令营举行12年,为广东广州、河源、梅州等地培训了3500多名中小学生。 今年21岁的贾斯敏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她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的世界地位、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英国人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感兴趣。今年暑假学校推出了“V计划”,她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为此她错过了在自己国家观赏奥运会的机会。“但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此次中国行我的收获很大,既丰富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更收获了与中国朋友的友谊,这些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这10多天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生活。每天6点多起床,买菜帮忙做早餐,然后给孩子上课,下午跟中国的朋友聊天或到处走走,晚上备课,每天都感觉很新鲜、很充实。”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詹姆士说。高大帅气而风趣的詹姆士很受孩子们喜欢,临走前,孩子们送了他很多礼物,有土特产、书法作品、中国画等。“我要把它们全都带回英国和亲人及朋友分享。” 张宁告诉记者,在北塘村期间,英国和广州的大学生们共同居住在古民居铺德堂,每天大家一起买菜做饭、备课、上课。“中英两国的朋友是轮流做饭的,第一天吃中餐,第二天就吃西餐。”张宁说,这种相互照顾和交流,使得两国大学生间的友谊短时间内迅速升温,“我们就像一家人,融洽,温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