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梅州7月6日电 (程景伟)中新社记者连日来踏访梅州,倾听当地主政官员所言,走近田间地头,力图窥探梅台两地在农业等经贸领域合作新动态。同样的山多地少,又有很多客家乡情相连,世界客都梅州正借鉴台湾经验发展高效精致农业;同时,也越来越多台湾农民来到梅州创业。 据最新不完全统计,现在台客属同胞有500多万人,其中梅州籍台胞就达180万人左右。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员,梅州与台湾可谓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梅台农业合作基础天然造就。近年来梅州相继出台了梅台农业合作长远发展规划,推出扶持台湾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台商到梅州投资的农业项目也由单一的种植业向综合性、高效精致农业发展。 作为粤台农业合作的重要示范点,2010年底落户于梅州梅县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主要规划建成高效精致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区、名贵苗木种植区、梅台农业交流技术合作研发区等。当地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吸引台商到梅州投资,并以台湾发展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和启发当地高效精致农业的发展。 记者从梅州梅县政府了解到,目前已经9家台资企业或项目进驻园区,其中东方银隆公司投资600万元人民币的兰花基地已基本建成,产品将在今年春节前投放市场,自家人农场已经规模生产,东方银隆休闲度假村项目正建设中。园区内公路正在改造,预计月底前完工。 中共梅州市梅县县委书记张文广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部分台商已在园区内种植了大规模的茶叶、名贵树种、有机蔬菜、珍稀花卉等高层次农产品,甚至还到辐射当地旅游产业,成果颇丰。 张文广表示,梅台合作搞农业是互惠双赢之举。梅县因地制宜,引入台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其高效精致农业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而在梅县创业的众多台商本身就是梅州台胞,他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发展环境,因而有信心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据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梅州与台湾农业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舞台。在2003年,来自台湾典型客家县苗栗的企业家张秋琳引进樱花,在梅州城北的山谷里开辟了300多亩的山地,使得昔日的荒山野岭转身成为美丽的樱花谷,花开季节引来大批游客竟相观赏。 有梅州官员透露,今年下半年梅州将派出更多人员到台湾学习发展高效精致农业的成功经验,并准备邀请一批台湾农业专家到梅州进行产业规划和具体技术指导。此外,要引入更多台湾高效精致农业龙头企业来发展农业庄园经济。 据介绍,当地积极规划和推进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等合作项目,仅是梅台合作的其中一个平台而已,梅州与台湾在旅游、文化等领域合作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待挖掘。 资料显示,目前梅州注册的台资企业共有200多家,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其中台资农业企业约30家,投资近3000万美元,产业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农业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