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东网汕尾1月20日电 题:广东“最袖珍”的少数民族村落 作者 童身贵 陈世勇 广东海丰红罗畲族村是汕尾地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该村2011年10月18日挂牌,成为目前广东最小的行政村。 据了解,该村共200多人。蓝榕来是该村新任的村委副书记,在行政村挂牌前,他就任村长。早年在广东惠州经商的蓝榕来为挖掘本族文化放弃红火的生意,用经商所学的经营理念管理村务。据蓝榕来介绍,畲族人口全国排名19位,分散在十多个省、区,行政村级别的就有几百个。 据了解,畲族人喜欢狩猎,常迁徙,这种以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分散到各个山头,居住在深山老林里,也因此培育出他们独特的服装、工艺、语言等特色文化。蓝榕来说,红罗村原属鹅埠镇上北村的一个自然村,自然村的管理比较被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挖掘本族文化,他们申请将自然村升级为行政村。 蓝永青是畲族红罗村第一代知识分子,是红罗村的一名退休老教师。他介绍说,1973年他们村畲族干部一人、教师一人、参军二人,被选为县“革委”委员一人,县、社共青团委各一人。村内共产党员四人、共青团员二人。2005年时,村里有10多个党员,有汕尾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海丰县人大代表和海丰县政协委员。 蓝永青说,红罗畲民在生活方面早已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 据了解,红罗畬族村虽地少偏僻,但毗邻深圳、广州、香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条件优势。行政村成立后,村委会引导村民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区,很快就得到村民的支持。该村与汕尾军分区合作开设射击练习基地,发展养猎射击产业。 据了解,红罗畲族村原是鹅埠镇上北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共30户,人口200多人。1958年,海丰县政府拨出专款在该村后半山坳处建设一批瓦房,将全村群众从大山里面搬迁下来。2002年,海丰县政府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规划建设畲族新村,新建小楼房27套,每套面积80多平方米,使全村群众全部搬进新楼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