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东网东莞10月27日电 题:岭南写真:十月初一客家糍粑碌碌烧 作者 李映民 区馨尹 客家有句俗语:“十月朝客家糍粑碌碌烧”。说的正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食用。古时候广东东莞市樟木头一带的客家人居住地,每逢十月初一时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就会把收成的新糯米打成糯米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进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收成。 今天就是十月初一,樟木头敬老院的员工们一早就忙起了做糍粑小吃。“如今已没有农田,我们就买回今年新收成的糯米,打成粉,倒进一个大盆子里擂,擂得越韧越粘越好,然后像包包子一样,把花生、芝麻和糖做成的馅料捏进糍粑,蒸熟就可以吃了!”话说着,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客家糍粑就出笼了,敬老院内的老人们都吃得津津有味,院里的老人们不禁哼起了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客家山歌,“这可是家乡味啊,好吃,好吃!” 客家小吃品种繁多,都是客家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客家人的小吃多数采用糯米粉、米粉等原料做成,都可统称为“粄”类的食物。过年吃喜粄、鹅汤粄,清明吃艾粄,五月节包种子,七月十四吃汤圆、刀麻切,冬至就吃萝卜粄,十月朝就吃糍粑,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一样“粄”。 |